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创先争优活动如何激发党员内生动力?13项举措告诉你答案

创先争优活动怎样激发党员内生动力?13项举措告诉你答案

创先争优活动的核心价格

创先争优活动是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的有效抓手。河南某预备役高炮师通过13项具体措施,将抽象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指南。从”员”身份牌到”党员示范岗”,从学说进修到操作攻坚,每一项举措都直指一个核心难题:怎样让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展现不平凡作为?

看看那个扭伤脚踝仍坚持完成越野考核的军务参谋,这不正是创先争优灵魂最生动的写照吗?

13项举措的操作路径

进修与操作双轮驱动

该师采用党委中心组带机关干部的形式,逐字逐句研读重要讲话。但进修不止于纸面——他们将进修效果考核与防汛骨干训练等实际任务挂钩。当某团面临训练器材短缺时,党员攻关小组的60天奋战,既兑现了承诺,更创新了6类21件通用器材的实用成果。

身份标识与责任落地

“我是党员看我的”不只是一句口号。营区内,”党员责任区”的标牌时刻提醒着责任担当;比武竞赛中,党员突击队总是冲锋在前。这种看得见的标识与看不见的自觉相互强化,形成了”先进带后进”的良性循环。

从满意度看活动成效

民主测评95%的满意度说明什么?说明创先争优活动不是走过场。当官兵看到:

– 党委承诺的防汛试点任务圆满完成

– 党员骨干研发的训练器材直接提升成绩

– 机关作风从”坐等指示”变为”主动作为”

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,让”向党员看齐”成为官兵的天然选择。活动成功的关键,在于把”转变职能、作风、职业方式”的要求,转化成了每个党员日常职业中的具体坐标。

创先争优活动的启示

这套13项举措给我们三点启发:

1. 精准对标:对照重要讲话灵魂找差距,措施才能有的放矢

2. 可见可感:身份牌、示范岗让抽象责任具象化

3. 闭环管理:从承诺到践诺再到验收,形成完整责任链条

当创先争优活动真正融入职业日常,它就不再是额外负担,而会成为党员展现价格的舞台。就像那位扭伤仍冲刺的参谋所说:”党员二字,就是最重的承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