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大学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_ 2020年大学征集志愿的学校是什么

大学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? 2020年大学征集志愿的学校是什么

征集志愿的全面解析

一、定义与影响

征集志愿是指在某一批次高校招生录取结束后,省级招生*将未完成招生规划的院校和专业缺额信息向社会公开,允许尚未被录取且符合分数要求的考生重新填报志愿的补录机制。其核心目的是通过补充生源,减少高校退档率,进步考生录取机会。

  • 适用场景:高校招生缺额可能因下面内容缘故产生:
    • 生源不足:院校在第一轮投档时未招满规划人数;
    • 退档缺额:考生因不服从专业调剂、身体条件不符或单科成绩不达标被退档;
    • 追加规划:高校临时增加招生名额。

二、参与条件与对象

  • 考生资格:
    • 未被录取:考生需在录取体系中显示为“自在可投”情形,已录取者不可参与;
    • 分数要求:达到原批次控制线(如本科线),或符合降分征集条件(如部分省份允许线下20分以内考生填报)。
  • 院校范围:仅限于未完成招生规划的高校,部分院校可能因退档或新增规划参与征集。

三、填报流程与注意事项

  • 关键步骤:

    • 查询录取结局: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或短信确认未被录取;
    • 关注缺额信息:及时查看官方公布的院校、专业及缺额规划数;
    • 填报时刻窗口:通常仅有1-2天,逾期不可补报(如广东2025年春季高考征集志愿窗口仅26小时)。
  • 注意事项:

    • 谨慎选择专业:剩余专业可能冷门或要求独特(如限制色盲、高学费等),需提前核查招生章程;
    • 避免扎堆填报:部分热门院校或专业征集志愿分数可能高于常规批次,盲目跟风易再次落选;
    • 服从调剂权衡:若勾选“服从调剂”,可能被分配至非意向专业,且录取后不可退档。

四、与其他补录形式的区别

  • 与补录的区别:
    • 时刻不同:征集志愿在批次录取结束后立即进行,而补录通常在开学后针对未报到学生展开;
    • 范围不同:征集志愿针对原批次缺额,补录可能跨批次调整规划。

五、典型案例与地域差异

  • 四川省:征集志愿与常规志愿制度一致,实行平行志愿投档,按分数优先规则录取;
  • 广东省:2025年春季高考征集志愿分“依学考录取”和“3+证书”两类,艺体类需同时满足文化分与专业分要求;
  • 贵州省:明确因退档导致的缺额可能使高校二次征集,考生需领会“未被录取≠高校未招满”的逻辑。

征集志愿是考生争取升学机会的重要环节,需密切关注官方信息、理性填报,并警惕“花钱补录”等诈骗行为。具体政策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*发布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