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警惕!8岁男童在操场遭骑压踢打至送医!家长疾呼”请赋予学校反暴力的武当午休铃声成为暴力倒计时,当操场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,澳洲校园正经历着怎样的安全危机?4月2日,珀斯东郊某小学的监控镜头记录下令人心碎的画面:8岁男童遭同龄学生骑压踢打致送医急救。近日,其父母公开呼吁教育体系改革,要求赋予教师更多行为管理权限并提供更完善的支持资源。4月2日,梅森·法默在珀斯东郊某小学遭受同龄学生暴力袭击后送医治疗。这起恶性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对校园霸凌处置机制的广泛讨论。男孩家长表示,当前教育体系对教师的授权不足,导致其难以有效遏制此类暴力行为。&8220;听到孩子因‘自我刺激行为’遭袭时,我的心都碎了&8221;梅森的母亲艾琳·法默女士回忆,校方来电告知孩子遭受袭击时,起因竟是梅森在操场发出&8221;自我刺激&8221;(stimming)声响。这种神经多样性人群常见的重复性动作或发声,能帮助他们舒缓心情、调节感官过载。法默女士透露,梅森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。&8220;梅森说当时他独自在操场,课前铃响前正用嘴发出轻微的‘噗噗’声,音量很小,根本不会干扰他人。&8221;法默女士声音颤抖地描述,&8221;但那个施暴的孩子就是容不得这个声音。&8221;据目击学生叙述,施暴者先是多次踢打梅森,在梅森试图还击时,竟将其头部朝下重重摔倒在地。&8220;随后那孩子用膝盖连续撞击梅森的头部、颈部和背部,直到他完全失去反抗能力。&8221;法默女士攥紧双手,&8221;我的孩子身心都被击垮了&8230;这太残忍了。&8221;接获校方通知后,法默女士与丈夫亚伦立即赶往学校,发现梅森出现头晕和&8221;手指刺痛&8221;症状,随即通过救护车将其紧急送往珀斯儿童医院。院方为梅森进行了核磁共振和X光检查。为预防脊椎损伤风险,医生为其佩戴颈托并要求完全卧床休息超过24小时。&8220;万幸没有严重器质性损伤,只是颈部僵硬和轻微淤伤。但心理创伤远比身体伤害严重——孩子现在灵魂情形非常糟糕。&8221;法默女士抚摸着儿子的头发说道。这位母亲透露,施暴学生在本次事件前一周半就曾伤害过梅森。&8221;校方确实在其职权范围内尽力了,他们尝试了各种技巧帮助涉事学生、维护校园安全。但难题在于——学校既缺乏足够的处置权限,也没有配套资源支持。&8221;&8220;我不知道解决方案是什么,但当局必须重视我们的呼声。&8221;法默女士声音哽咽,&8221;作为每天直面这个困境的普通母亲,我虽无力改变体制,但坚信必须有人站出来改变现状。&8221;&8220;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权,但每位家长和孩子更有权确信:我们送他们去的是安全的校园,而非暴力的温床。&8221;&8220;因恐惧校园暴力而被迫转学的孩子,多到我已记不清名字。&8221;法默女士沉重地表示,&8221;但教师们从未签署过需要&8217;以血肉之躯抵挡暴力&8217;的入职协议。&8221;这位母亲强调:&8221;我并非指责学校。他们确实竭尽所能,将矛头指向校方或那个施暴的孩子都无济于事。愤怒解决不了难题,我们必须为此发声。&8221;谈及转学可能时,梅森父亲透露孩子强烈抗拒:&8221;他觉得被迫离开教室、离开一起打棒球的朋友们很不公平。可悲的是,事务竟进步到这般地步——教师们显然需要更多支持。&8221;西澳教育部副部长史蒂夫·沃森回应称:&8221;学生行为难题不能仅靠学校单方面解决,需要家庭与社区共同协作。&8221;就在同一天(4月2日),埃伦布鲁克购物中心发生另一起恶性事件:一名15岁男生因涉嫌暴力袭击14岁同学被逮捕。受害者下颌骨折并伴有潜在脊椎损伤,目击者称其头部遭&8221;反复踩踏&8221;。涉事双方就读的埃夫利中学随后发布声明。校长斯蒂芬·佩斯塔纳强调:&8221;校方对此事高度重视,已对涉事学生采取最严厉措施。&8221;声明指出,实施暴力或反社会行为的学生将面临严厉惩处,包括取消评优资格、停课,情节严重者将予以开除。前些日子,在悉尼西北部的一所公立小学,一名五岁女学生于3月7日在操场上被同龄的男生群体包围。消息中称,这名五岁女孩被“抓取”,内裤被“强行脱下”,并遭到“触摸和抓挠下体”。“她的伤势如此严重,我们不得不将她送往医院,在那里她需要局部麻醉才能排尿,持续了好几天,”消息中写道。该家长声称,当时教师们清理了孩子腿部和衣物上的血迹,但并未将此事通知他们。在3月24日发送给家长的一条消息截图上,该校校长承认了这一指控,并确认此事正在调查中。该校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表示,长期以来,操场活动时刻一直缺乏足够的监管。虽然她无法确认上述涉嫌事件的细节,但她表示,如果这是真的,她也不会感到惊讶。“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操场无人监管了,”这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说道。她回忆起去年的一起校园暴力事件,直到学生开始哭泣,才有人注意到并去找老师。当校园暴力从偶发事件演变为体系性危机,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残酷现实:梅森的遭遇绝非个案,而是澳洲教育安全网上的又一道裂痕。这些事折射出教师权责失衡、心理支持缺位、惩戒机制疲软的多重困境。血淋淋的案例提醒我们:制度补丁不能再停留于公文往来。它需要立法者赋予学校真正的&8221;戒尺&8221;,需要预算表上专项心理辅导的硬投入,更需要每个成年人放下&8221;孩子的事孩子解决&8221;的冷漠。儿童心理学家琳达·杰弗里表示:&8221;当暴力成为课堂外的必修课,整个澳洲都该在成绩单上写下不及格。&8221; 发布于 2025 年 5 月 7 日 阅读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