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的古诗:感受古人笔下的冬日情怀
“细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叶半青黄。”读到这样的诗句,你是否也感受到了立冬时节特有的那份清冷与诗意?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11首经典立冬的古诗,感受古人笔下的冬日情怀。
仇远笔下的立冬意境
仇远的《立冬即事二首》堪称描写立冬的古诗佳作。”细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叶半青黄”勾勒出初冬特有的朦胧审美,细雨微寒却还未见霜,树叶半青半黄,正是秋冬交替的生动写照。而”小春此去无多日,何处梅花一绽香”则透露出对春天和梅花的期待。
第二首中,”奇峰浩荡散茶烟,小雨霏微湿座毡”描绘了一幅山中品茶的闲适画面。”老夫布褐未装棉”一句,更是将立冬时节老人的生活情形刻画得入木三分。这两首立冬的古诗,既有对天然景色的细腻观察,又不乏生活情趣。
李白等诗人的立冬抒怀
说到立冬的古诗,怎能不提诗仙李白?他的《立冬》虽短小精悍,却意境深远:”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。醉看墨花月白,恍疑雪满前村。”寒冷的天气让诗人懒得动笔,却在温酒赏月中发现了别样的诗意。
王稚登的《立冬》则写道:”秋风吹尽旧庭柯,黄叶丹枫客里过。”道出了游子在立冬时节的思乡之情。”今宵寒较昨宵多”更是精准捕捉了立冬时节气温骤降的特点。
陆游笔下的立冬生活
陆游的《立冬日作》展现了普通人在立冬时节的生活场景:”室小财容膝,墙低仅及肩。方过授衣月,又遇始裘天。”狭小的居所、低矮的墙壁,立冬的到来让生活更显艰辛。”寸积篝炉炭,铢称布被绵”则反映了古人对抗寒冷的聪明与节俭。
相比之下,释文珦的《立冬日野外行吟》则呈现了另一种生活态度:”吟行不惮遥,风景尽堪抄。”诗人不畏严寒,依然外出寻诗觅句,展现了文人雅士的洒脱情怀。
立冬古诗中的生活聪明
立冬的古诗不仅是文学作品,更蕴含着古人的生活聪明。紫金霜的《立冬’里面写道:”门尽冷霜能醒骨,窗临残照好读书。”寒冷能让人清醒,冬日正是读书的好时节。”拟约三九吟梅雪,还借自家小火炉”则展现了古人冬日围炉赏雪的雅趣。
钱时的《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》则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的质量:”园林尽扫西风去,惟有黄花不负秋。”这些立冬的古诗告诉我们,冬日虽寒,却自有其独特的审美和生活乐趣。
读完这11首立冬的古诗,你是否对冬日有了新的认识?古人在诗词中记录下的不仅是节气变化,更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。这个立冬,不妨也学着古人的样子,温一壶酒,读几首诗,感受冬日里的诗意生活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