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的诗句:古人是怎样描绘夏日炎炎与清凉的?
小暑节气与古诗词中的热浪滚滚
“小暑”二字虽带个”小”字,可千万别被它骗了!这个节气一到,就意味着真正的酷暑开始了。7月7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,我们就迎来了小暑节气。那么难题来了: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古代,诗大众是怎样用诗句描述这种闷热难耐的感觉的呢?
唐代大诗人王维小编认为‘苦热行’里面就直白地写道:”赤日满天地,火云成山岳。草木尽焦卷,川泽皆竭涸。”看看这描述,烈日当空,云彩都像火山一样,草木被烤焦,河川干涸,简直热到让人怀疑人生!南宋诗人陆游也不甘示弱,他小编认为‘苦热’里面说:”万瓦鳞鳞若火龙,日车不动汗珠融。”屋顶的瓦片像一条条火龙,太阳像停在那里不动的车轮,汗水不停地往下滴——这不就是我们夏天走在水泥路上的感觉吗?
古人消暑的诗意聪明
既然热得受不了,古人总得想办法凉快凉快吧?翻阅小暑相关的诗句,我们能看到不少清凉的画面。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:”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”雨后荷塘边的微风带着清香,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声响——光是读着就觉得凉爽了几分!
古人为了消暑可是发明了不少”神器”:扇子、凉席、冰鉴(古代的”冰箱”)、瓷枕等等。这些在诗词中都有体现,比如”薄纱厨,轻羽扇。枕冷簟凉深院。”想象一下:轻薄的纱帐,轻摇的羽扇,冰凉的瓷枕和竹席,这不就是古人的”空调房”吗?
心静天然凉:古人的避暑哲学
最厉害的避暑技巧是什么?唐代诗人白居易给出了答案:”热散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”心静天然凉”啊!古人认为,保持平和的心态,不受外界干扰,才能真正感受到清凉。
小暑来了,三伏天也不远了。面对滚滚热浪,与其抱怨天气太热,不如学学古人的聪明:泡一壶清茶,读几首小暑的诗句,静下心来感受夏日的美好。毕竟,真正的清凉不在密林深处,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,你说是不是?